9月16日晚,环西文化广场华灯初上,濠河水波光粼粼。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、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南通市总工会、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,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“民族乐魂映山河”2025濠滨夏夜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如期而至。南通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在民盟通师高专支部主委、乐团团长黄忠的执棒下,以十首经典曲目串联起千年华夏文脉,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史诗,展现了支部盟员以专业力量助力文化传播的责任担当。
一、主委领航:艺术统筹里的盟员初心
音乐舞蹈学院院长、支部主委黄忠身兼乐团团长与指挥双重身份,将民盟“文化铸魂”理念贯穿筹备全程。从《庆典序曲》的恢弘开篇到《我的祖国》的深情收尾,他逐首打磨曲目细节:在《丝绸之路》排练中融入创新元素,让西域风情与江海文化在旋律中交融;针对《延河随想》的红色意蕴,带领乐团深挖作品背景,使音乐传递出更厚重的革命情怀。
从启动筹备到演出当晚,黄忠主委每周组织2次集中排练,亲自把控《瑶族舞曲》的节奏层次、《云想花想》的琵琶独奏情绪,以“艺术+思政”的双重视角,诠释了民盟盟员“双岗建功”的履职深度。
二、盟员聚力:专业深耕中的多维担当
宋乐:曲目与资源的“协调者”
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、盟员宋乐老师承担曲目选材与多方协调工作,是幕后的“运筹者”。她深入研究民族管弦乐作品库,结合“民族乐魂映山河”主题,筛选出《卢沟晓月》《火把节》等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曲目;同时对接学校各部门、主办单位及演出场地,协调排练场地使用、演出设备租赁等事宜,在《拔根芦柴花》的民歌改编、《龙文》的独唱衔接等环节,发挥了关键的资源整合作用。
李玉春:低音声部的“调音师”与艺术导师
盟员李玉春老师聚焦贝斯、大提琴声部,化身“低音护航者”。在《瑶族舞曲》《延河随想》等曲目的排练中,她逐句示范大提琴揉弦技巧,指导贝斯手把控节奏重音,让低音声部既成为旋律的“基石”,又展现出独特的音乐表现力。
演出前两小时,她牵头开展全员校音工作,对每一把大提琴、每一台贝斯的音准逐一调试,确?!堵迪隆返墓芾钟胂依稚恳羯诤?,《火把节》的节奏层次精准呈现。这种“艺术指导+技术保障”的双重投入,为音乐会的听觉质感筑牢了根基。
陆颖:乐手素养的“筑基人”
盟员陆颖老师主攻视唱与乐理指导,为乐团筑牢“音乐基础关”。排练期间,她针对《云想花想》的复杂节奏、《丝绸之路》的多声部配合难点,开展专项视唱训练,帮助乐手精准把握音准与节奏;同时开设乐理小课堂,解析《庆典序曲》的曲式结构、《瑶族舞曲》的调式特点,让乐手从理论层面深化对作品的理解,确保演奏既有技术精度,又有艺术温度。
王澄:舞台与后勤的“保障员”
盟员王澄老师专职负责舞台监督与后勤协调,是演出的“大管家”。她提前勘察环西文化广场场地,制定详细的舞台搭建方案,确?!对葡牖ㄏ搿返呐枚雷嗲?、《我的祖国》的合唱互动区布局合理;同时统筹车辆调度,保障乐团乐器、设备的安全运输,在演出当天全程盯守后台,及时处理突发情况,为音乐会的顺利呈现筑起“后勤防线”。
三、乐韵铸魂:地域与民族的共鸣交响
江苏民歌《拔根芦柴花》的演绎成为地域文化在点睛之笔,女声独唱将地方民歌的明快旋律与民族管弦乐在丰富配器融合,让现场观众在熟悉的乡音中感受文化活力。
琵琶协奏曲《云想花想》中,施娓的独奏与乐团声部相得益彰,敦煌壁画的灵感在音符中化作“飞天入乐”的艺术图景,正如黄忠所言:“民族音乐要做‘活’的传承,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?!闭庵执写葱碌睦砟?,贯穿于整场音乐会在每一个音符,让经典曲目既有历史厚度,又具时代活力。
当《我的祖国》的旋律响起时,刘文金的经典编曲与全场观众的自发合唱形成共振,歌声在濠河畔久久回荡,诠释了民族音乐凝聚人心在精神力量。
本场音乐会是民盟通师高专支部“以文化人、服务地方”的又一实践成果。从曲目策划到落地执行,盟员们将专业素养与盟员担当深度融合,用民族音乐搭建起文化传承与精神共鸣的桥梁。未来,支部将继续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与民盟组织优势,在地域文化挖掘、民族艺术传播领域持续发力,为南通文化事业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更多民盟力量。(姚丽君)